会计学子三下乡:助力乡村振兴 传承红色基因
日期:2025-07-08 22:29 来源:会计学院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6月30日至7月4日,会计学院史文婷、王垚老师带领许强等10名学生组成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奔赴无为市十里墩镇观音村开展了为期五天的实践活动。此次活动紧扣“青春筑梦乡村振兴,红色基因薪火相传”主题,通过安全教育、产业帮扶、文化服务、红色教育四大板块,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育人深度融合,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安全宣传进社区:筑牢群众防护墙
活动前期,团队针对反诈、防溺水等重点领域开展集中培训,通过模拟案例分析、情景演练等方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抵达观音村后,实践团队兵分两路,深入花溪渡小区、茂华小区开展安全宣传。同学们向居民讲解“养老诈骗”“兼职刷单”等典型案例,现场演示“国家反诈中心”APP安装及使用方法,并发放《防诈手册》《暑期安全指南》等宣传资料。在防溺水宣传中,结合当地水域特点,通过“知识问答”的互动形式,向家长和儿童普及“六不一会”原则。考虑到观音村周边河渠纵横、池塘密布,且暑期正值雨季水位上涨,团队提前对当地水域风险点进行摸排,在小区广场搭建起防溺水知识科普角,切实织密暑期安全网。
乡村振兴齐参与:青春赋能产业兴
在助力乡村振兴板块,同学们深入观音村鹅蛋、羊肚菌等农产品加工基地,协助完成分拣、包装等工序。累计打包鹅蛋300余枚、羊肚菌100余斤。随后,又将小红稻米、芯选香米、鹅蛋、羊肚菌等农产品搬运至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食堂,通过食堂的窗口,将这些优质农产品推介给师生,拓宽了观音村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同时,团队开展“乡村振兴”主题调研,通过问卷星线上调查与线下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共收集有效问卷200份,覆盖村民、企业主、村两委等群体并形成调研报告,为观音村乡村振兴注入青春的力量。
文化服务暖民心:书香浸润乡村情
实践团队将文化服务作为提升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对观音村党群服务中心图书阅览室书籍进行编号整理。同学们两两一组,一人仔细核对书籍信息,一人认真进行编号,有条不紊地将300余册书籍逐一整理。按照政治理论、农业技术、文化教育等类别,重新分类上架。为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同学们还精心设计“红色经典阅读角”,将《红星照耀中国》《红岩》等红色书籍整齐陈列,让村民们在阅读中感受红色精神。经过2天的辛勤付出,原本杂乱的阅览室焕然一新,丰富的书籍资源和特色区域,将为村民们带来更优质的文化体验,助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更好发展。
红色教育强信念:赓续血脉守初心
实践的最后一站,同学们走进无为市博物馆,通过“沉浸式”学习汲取奋进力量。在博物馆内,大家有序参观各个展厅。在“英模辈出”展区,同学们久久驻足,认真阅读吕其明、马毛姐等英模的事迹介绍,被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打动。面对珍贵的历史文物、生动的图片资料,同学们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参观完无为市博物馆,同学们返回观音村党群服务中心听取无为市十里墩镇团委书记张京丰讲述“微”团课。张书记以自身考公经历向同学们讲述如何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并勉励大家毕业后可以回到家乡工作,助力乡村发展。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是会计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生动实践。通过四大板块的深度参与,同学们不仅为观音村的发展提供了切实帮助,更在实践中深化了对“三农”问题的认识。未来,学院将持续开展“三下乡”活动,引导沙巴体育青年学子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锤炼本领、贡献力量。
(史文婷/文;王垚/图;王珠强/预审;杜媛涛/审核)